2008年2月3日 星期日

杯中物

問我喝不喝酒?答案是肯定的。沒錯,我喝酒;但我是酒鬼嗎?我很肯定的說,我不是。

我認為,而且是從一開始接觸酒類我就這麼認為,喝酒要喝的優雅有格調,要喝的有文化、喝的有水準,不是一般在快炒店裡看到那些號稱千杯不醉的那種豪飲,在我眼裡充其量只是把酒精灌進嘴裡,出來一泡尿後什麼都不是。

我以前很討厭酒類,到了連燒酒雞裡只要有酒味我就絕對不吃的龜毛境界,為什麼?因為我覺得酒入口很苦,舌頭會痛痛的,味道怪怪的…理由百百種,就是不喜歡。不過家裡很有系統的培養我如何去品嘗酒類,從一開始的Red Wine、White Wine到Whisky(還沒喝過Brandy,有故事的),我都有過接觸,飲酒的知識和禮儀,酒類的搭配到基本心態的養成,在我大學的這段期間大概也有相當的概念。

研究所,身旁的同學們會喝酒、有喝酒,有的還稍懂品酒,我特地從家裡帶來存錢買的水晶杯來學校,每個禮拜開一瓶Red Wind品嘗,快到學期末時,我們開始寫起酒評,並且商量在未來的這個學期,我們幾個有在喝酒的組成一個品酒團,人數六到八個人,一個禮拜一個人負責帶一瓶酒,記錄我們喝過哪些酒?價格多少?口感怎樣?

我在網路上尋找相關的酒類資料閱讀,去書店裡駐足看書、買書,讀完還不夠,有些東西還要花點時間背。喝酒不是只是單純的把酒精灌進去,喝下去的是什麼?組成成份和種類有什麼?為什麼好喝、難喝?做出來的過程是什麼?有什麼歷史背景?這背後有很多很多的故事,可以去了解,可以去探究,把它當成一門藝術來看、來玩,很有趣的。

我喝酒只喝一點點,喝的不多,我的酒量一點也不好,多了就會難過不舒服,本來就是喝愉快的,喝多找自己麻煩,何苦來哉?

沒有留言:

讀得慢,忘得快

準備國考的時候,民法和稅法這兩門科目,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準備,理解與背誦,雖稱不上讀到爐火純青,但拿來應付國家考試還是有信心的。 考上國考,工作熟悉以後,就回去學校攻讀博班了;當年準備國考時的報考職系是財稅行政,簡單說就是去當稅務員,當時的民法和稅法是我的考科,但我的老本行是經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