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遇
第一次知道TeX,是在書店裡。「喔?吳聰敏老師寫的書耶,cwTeX,這是什麼書啊?」吳老師是台大經濟系的老師,和張清溪、許嘉棟和劉鶯釧三位老師合寫一本很有名的經濟學原理的書,該書又被稱為四人幫經濟學,而吳老師也寫了一本總體經濟學,這兩本書都在文前的部份提到說:使用cwTeX排版。
「cwTeX,是一套排版軟體,我以後也要用這個軟體,排出漂亮的文件。」當時我心裡是這麼想的。
相識
研究所二年級的學期一開始,我到圖書館把cwTeX手冊借了出來,一個字一個字讀過。讀過還不夠,我也嘗試寫過經濟學原理的講義和計量經濟學的期考解答。的確,cwTeX是一套「所想即所得」(WYTIWYG:What You Think Is What You Get)的排版軟體,和MS Office Word的「所見即所得」(WYSIWYG: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)的排版理念是截然不同的。用過TeX系統,才知道MS Office Word內建數學編輯器的缺點和限制,當然也嘗試過使用該數學編輯器的專業版:MathType,但是無論在Word中的排版或PowerPoint裡的表現,差強人意,無法接受。
MS Word和cwTeX,總得挑選出一套系統來撰寫論文。我想要結合Word在編輯上的方便和TeX在數學式的美觀,由於這個強烈需求,我在網路上找到Aurora,這個讓我的兩個願望一次滿足的軟體。雖然想透過cwTeX排版論文,但是操作門檻極高,我沒辦法如此奢侈的使用時間,退而求其次的使用我很熟悉(我自己以為)的MS Word搭配處理數學式的TeX,然而故事並沒有結束。
早先,我將Word當成word processor使用,沒有意識到Word是套能夠處理大型文書的商業軟體,雖然有其限制,但仍足敷使用;重回Word的懷抱,從一開始的不願意,到最後的熟練使用,當中翻了許多文件、看了許多書籍資料,多方測試與實驗,我很確信,我擁有著書的基本能力和工具了。
後記
撰寫論文的過程裡,我學到了很多,但這些點滴話語,我決定留在論文裡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