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人都想預測,人人都想鐵口直斷,都想要聽結果,而且是好聽的結果。
「過程?那不重要啦,我嘛不懂。」路上的阿桑答道,嗓門之大連巷尾都聽得到,一些三姑六婆們在一旁竊笑。
上至天文、氣象、股市或經濟展望,下至命運、愛情或工作運勢,只要有人想算,總有自稱天上下凡特異人士為各位信徒們解惑。見他手上的工具甚多,東量西測,再一翻手上經書後,氣氛頓時變的詭譎,一副難言之隱的樣子。
「唉…天機不可洩露啊,這是天命啊,唉…」
「師父,結果怎麼了?」
「我也想幫你指出條明路,但洩露天機可是會減損陽壽啊,不是我不願意幫你,只是…唉,一切都是註定的。」
「師父,需要多少都沒關係,我一定要知道答案。」
「好吧,看在施主這麼有誠心,就告訴你吧。」
有人自稱可以看到未來發生的影像,可以預知即將到來的未來。就算這些特異人士,果真是上天派來拯救普羅眾生好了,但數量恐怕不會太多。假設你現在是模擬城市中的市長好了,你的模擬子民揣模上意的功力超強,你正在計劃的市政決策,馬上就有子民跑來關說,只因為你的模擬顧問剛好還是模擬城市的報社老闆,順應民意的你能夠得到的報酬只有「謝謝市長!」這幾個字,你心裡會怎麼想?
好吧!如果天眼通的人士沒辦法全包的話,人類就得靠自己囉!可是要怎麼做呢?擲筊嗎?指點迷津的話是不錯的選擇,但如果是上千億元的投資方案還是十年國家建設呢?當你是投資人還是納稅人的話,你會希望知道更明確的結果吧。
更明確的結果?沒錯,就是量化的技術,人類從過去的經驗,發現大自然運行的方式,總有個冥冥之中的規則,但一直沒辦法捉摸清楚。直到統計學家跳了出來,告訴大家說:「我找到一個方法,可以預測未來。」終於開啟了大預測時代。
這是一個技術,說真的,概念上不難:「搜集過去的資料,分析現在的情勢,藉此研判未來。」 假設今天彩券開獎上看五千億,而上帝偷偷告訴你:「今天開出的號碼是去年開出號碼的加權平均數。」想必你一定會拿台計算機偷偷狂算。
時間序列的概念也就是如此。簡單的說,以自己過去的歷史資料當成解釋變數,用來解釋現在或未來,計量經濟學稱之為自我迴歸(auto-regression,AR)。而計量經濟學所說的的預測,是藉由過去的資料,利用各種計算方式,計算出一段「合理」的區間,被預測的未來外匯、油價、景氣或是股市,在一定的可信度中,將會落入這段區間。不過要記住,是「合理區間」,而非「絕對數值」,這表示專家的預測會允許某種程度上的預測誤差,可能是1%、可能是5%,也可能是10%,不管如何,不會鐵口直斷的到達0%預測誤差。
「唉唷,你們經濟學家都預測不準啦,一群米蟲。」
「吼!氣象預報,你看什麼NN的,預測的比我們還準,x政府就是爛。」
「喂,你們那個什麼機率來機率去的,我不要聽數學,我只要你跟我保證,明天股市會不會漲就好,不漲我就找你。」
以上這些要求,對於所有的專家,所有的經濟學家、統計學家、計量學家和氣象專家來說,是一種莫大汙辱,一種寧可避上嘴巴也不想多談的指控。這些專家走在時代的尖端,彼此溝通的語言是數學,思維是機率與統計,有其專業素養而不願如江湖術士般招搖撞騙,然而卻得背上神喻般的期待。
只要有點統計基礎,對於預測理論背後支持的「機率」二字,都會有某程度上的認知。指責我們書白讀了,其實是指責我們的人書白讀了。
1 則留言:
見解、文筆都很好,讚!
張貼留言